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官网- AG官方网站- AG亚游集团|LEICA胶片单反-R8&R9

发布时间:2025-10-15 18:14:23    次浏览

胶片机荣光不再,留下的只是回忆。LeicaR8 基本参数制造年月:blak/chrome1996--2002快门:电子金属纵走式快门快门速度:B?16—1/8000秒曝光模式:手动/光圈优先AE/速度优先AE/程序AE测光方式:TTL测光模式:点测/全面/5分区多区测光闪光接口:X闪光同步速度:1/250秒电池:CR-2电池3V X 2个W X H X D(MM):158X101X62重量:890G1.概述Leica R8发表于1996年的世界摄影器材博览会,市场销售活动则开始于1997年。通过所附的照片大家就可以看出,R8和以前的Leica单反在设计上已经全然不同,几乎可以说是全新的设计了。从视觉上也给了已经看惯了R系列的Leica用户们一种怪异感的刺激。从Leica迷们一贯的保守特点来看,一旦遭遇Leica推出的机型设计和以前的不同,马上就会出现群起而攻之,拒绝接受的过敏性症状。可以说R8就是这样的机种。从各种媒体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不少Leica爱好者都不愿意接纳此机。但我们应该看到R8作为Leica告别过去外形设计的分水岭,就外形设计而言可以用非常优秀来形容。担纲R8外形设计的是德国顶尖独立设计师。也可以说R8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德国工业设计的高水平。如果进一步从规格上看的话,R8的策略依然采用手动调焦(MF),并没有像日本厂家那样对其产品进行自动调焦(AF)化。关于此点,在Leica的用户中存在着赞成与否定2种反应,但就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资料看,很多人认为Leica比较适合手动(MF)。另外,R8和R7等比较起来给人体积庞大的感觉,但实际上仅仅是外观,实际尺寸上并没有看到的那么大型化。和R7比较起来,宽度只增加了20MM,高度仅增加了6MM,厚度大体相同。之所以会给人体积庞大的感觉,是由于R8和R7相比,R8机身的凹凸比较少属于流线式,所以视觉感上显得比较大。综观最近照相机的发展,自OLYMPUS的OM系列掀起135单反照相机小型化革命以来,现在小型化有点走向没落,有逐步走向大型化的倾向。这可能是由于自动调焦等功能的增加导致了迈向大型化。总而言之,此款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 Leica迷们慢慢也会接受的。和此相同的事例在Leica历史上又不是头一件。如果大家留心的话,可以翻一翻1954年 M3上市时的历史。LeicaIIIf给人像艘战舰的感觉,而M3的设计则变得平坦而且体积增大。尽管M3高性能遥遥领先于IIIf,但认为M3不好的Leica迷在当时可不是少数。其实如果把R8拿起操作操作,你就会发现R8真是一款很好的机器。凡事如果不亲自出马做就放弃,会少很多乐趣的。大家可以回忆一下Leica M5开始销售时的情景,当时的情况和现在R8的遭遇惊人的相似。由M4到M5 ,Leica迷们的不满是一浪高过一浪。有的人甚至说M5就像个快餐饭盒,如此下去Leica就完了云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M5在用户心中扎下了根,好评也慢慢多起来了,现在大家对M5的评价并没有那么坏。只有使用,我们才能了解一部机器的好坏,M5实际上是一款很容易使用的机器。我想R8也会如此的。 如果注目R8的机能方面,就会发现很多地方都比R7进化了许多。装备了很多方便使用的功能:快门速度的高速化、分区测光、闪光灯TTL测光、曝光系统更新、带电子触点的ROM镜头、采用液晶显示屏等等。但随之而来的是开关也增加了很多。还有,R8乍看起来体积比较大,是否对手小的人来说就不易把持?但通过很多用户的实际使用,得出的结论是R8的把持结构设计的非常好,照相机左侧的电池仓可以兼备握柄的功能,操作起来很顺手。R8的重量还是有点的,对于上年龄的用户长时间持机跋涉来说有点累。从所用材料看R8的话,这也是一部向我们传递德国传统优秀机械加工技术的照相机。R8并没有像最近很多以塑料件为主的照相机那样,仍然是款使用金属制作的照相机,把塑料件的使用压缩到了最少。如此以来就给我们一种厚重的感觉,也给了我们一种物有所值的自我满足感。2.Leica R8的设计R8就像在概述中说到的和R7等相比设计是不同的,可以说是打破了自R4以来的持续着的外观形式。这是由不隶属于Leica公司的独立设计师曼佛莱德?玛茵蔡设计的。R8的设计特征无论怎么说主要是体现在五棱镜部位不再像以往的机器那么显眼。135单反照相机必须将五棱镜取景部配置在机身的中央,而且突出在军舰部上,如此以来,要想设计出一款比较好看的照相就比较困难。如何将五棱镜设计的不那么显眼?一直是各个照相机厂家设计中难题。R8采用的并不是削掉顶盖部双肩的设计,而是把五棱镜部“埋”起来使其不那么显眼。如此以来照相机会给人以大型化的视觉感受,并且照相机看起来好像是特别的高。因为纵长缺乏美感,所以横长看起来就稍微有点长,但在顶盖的下部加上有光泽的薄金属装饰亮线后,就突出了重点。另外,由于各种拨盘都隐藏的和顶盖同高,因此军舰部就能够做出近乎平面的弯度。虽然回卷把柄也隐藏得和军舰部同高,但由于回片轴是斜装在照相机上的,所以必须使其在内部和胶卷盒相相合呈垂直状态。为此,加装了轴转换的装置,将斜轴转换为垂直。可以理解为和M6的回片轴是相同的。在此方面的机构设计上可以说是Leica最拿手的领域,也是日本及其他国外厂家无法模仿之处。这也是为了设计的考虑。如此以来成本肯定要提高,但是Leica允许成本上涨。这是由于Leica迷们舍得为了这样的精巧设计投入高额金钱的缘故。上边主要是对R8的上部进行了简单的汇总,由此可见,如果做水平配置的话,就和其他的设计没有什么二样了。机顶盖采用锌合金冲压(通过精密模具铸造)而成,给人以厚重感。虽说没有太多的使用塑料,但过片把柄、眼罩等都用的是塑料件。机身的底座采用的是铝合金冲压件。由于制造结实,给了我们强烈的信赖感。即便是按压照相机的背面,也不会有卡卡声响和凹陷。给人照相机似乎是个坚实的金属块之感,这也是Leica有着高人一筹的工作精度的明证。R8的机身价格近3000美金,但从其做工质量和用料看来还是很值的,由于是由工艺精湛的Leica制造。从使用的角度看,快门旋钮有30MM之大,数字表示等采用了浮雕式而且也是大号字操作起来非常容易识别。因为旋钮采用了非常好的锯齿式设计,所以用手指能很容易拨动,操作性得到很好的提高。这种方式是过去在M族的M5采用过的,在R8上又复活了。出于机身平坦化的设计,R8的操作旋钮、把柄等都尽可能的“埋藏”在机身上。因此操作的时候,手指不用那么费力气。但是也有人对R8的机身设计有看法,认为没有凹凸感的平坦照相机很没有品位。最近以来的照相机,由于大多采用塑料,厂家出于降低模具成本的考虑,尽可能的设计成没有凹凸的平面式。如果大家都是为了此目的,照相机就会变成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最好照相机有点适度的凹凸,这样看起来才比较有意思。R8就是装上卷片器,由照片大家可以看出,外观也不怪异。一般的照相机如果装上过片马达,就好像起了个2层楼式的,会破坏整体的平衡感,但R8没有此种感觉。而且,R8的包围式曝光只有加装马达后才能实现。背带吊环和R7比较起来大多了,而且也结实多了。由此可见,Leica在很多小地方都替用户想到了。前边已经说过R8的顶盖是金属冲压,需要注意强度的主要部位全部采用的是金属。其他像底盖、把柄之类的,取景窗部采用的强化塑料,此样组合比较巧妙。R8的机身颜色采用镀铬工艺,有2种、上白色和纯黑,参看图片。最初只是黑色机身采用的镀铬工艺,后来正式上市后,白色也用了镀铬。是不是由于多年的改良还是其他原因,R8上已经没有过去那种,由于电镀的强度不够,用不了多久就出现掉色的现象了。还有由于镀铬采用了梨点状电镀,细腻有强度,不易出现划痕。3.R8的快门R8的快门采用的是日本精工的产品。纵走式电子控制金属快门、由R7的最高快门速度1/2000秒一下子提高到1/8000。手动模式时16—1/8000秒,以1/2刻度单位工作。闪光X接点连动速度1/250秒。程序AE模式时,快门速度32—1/8000秒无阶变化。快门按钮位于快门盘中心,由于快门按钮属于开关式,比机械快门要轻,有良好的手感。快门的速度控制由机身上装备的微电脑来实施。4.自拍和胶卷ISO的设定R8的自拍机构是内藏电子式,自拍的控制按键在照相机后背液晶显示器的下方的小盖下,可以设定为2—12秒。而且此盖是带磁性的,起自锁一样的作用,和NIKON F5的一样。同样ISO的设定也在此小盖之下,但如果是DX胶卷,没有必要进行手动设定ISO。5.卷片把柄卷片把柄是在金属上包了层塑料提高了强度。把柄相对于机身从90度拉出到120度,一次卷片过程就完成了。各有多少的预备角。卷片流畅轻滑,手感很爽。如此的精妙绝伦之处,只有Leica的机械加工的传统才能做到的。6.R8的多重曝光多重曝光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大有用,但R8装备了多重曝光功能,切换开关就在卷片把柄的侧下方。7.R8的曝光系统R8的曝光系统是在自SL以来总结实践出来的独家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装备了如下功能:⊙测光方式Leitz公司自LEICAFLEX SL就开发出了有Leitz自主特色的点测光,到了Leica R3增加了平均测光(也叫全面测光),R8在具备前2种的情况下又增加了多分区测光方式。因此R8就有3种测光方式可以根据被摄物的特点选择出合适的测光方式。另外,无论是哪种曝光模式,上述3种测光方式都可以选用。换句话说,各种曝光模式下3种测光方式都能正常发挥作用。测光方式的选择是快门旋钮前面下方选择拨键。拨键的中央有按钮,转换时按住按钮移动拨键就可以了。此拨键由于太小,操作起来有点别扭,测光方式的表示也有点太小不易认清。这是用户希望改良之处。不过这也不是经常要频繁使用的功能。⊙点测光自LEICAFLEX SL以来,Leica独特的测光方式就是对取景器内,相当于微五棱镜部直径部分进行测光。而且,直到R7才把测光元件的位置改设在照相机的底部了,但R8则是把测光元件装在反光板的后方的菲涅耳反光板的中央。在照相机上的表示是个小黑圆。⊙多分区测光在照相机的底部配置有5个元件,这5个和点测光元件一起将各自测得的数据汇总给微电脑进行计算,作出曝光决定。照相机上的表示是小方框中一个小黑圆。⊙全面测光有的资料上叫做平均测光,侧重于点测和全面测光的信息进行计算。然后决定曝光。照相机上的表示是小正方形。⊙曝光模式R8的曝光模式计有:电子手动(M)、光圈优先(AE)、程序(P)、快门优先(T)、闪光计模式(T),共5种。⊙闪光摄影R8最大的特征就属TTL闪光测光了,闪光灯的光量由电脑控制。但这仅限于使用专用的闪光灯组件、SCA—3501适配器时。这就是R8的使用闪光灯时的TTL测光。如上所述这些,3种测光方式可以和各种曝光模式相组合。曝光模式的转换通过军舰部左边的旋钮来进行。而且此旋钮兼具照相机的电源开关。详细情况请阅读随机说明书。8.接目镜的视力调整R8装备有视力调整功能,可以在±2屈光范围内进行调整。调整旋钮在接目镜部的左侧。9.接目镜快门考虑到微距拍摄时光会由接目镜处渗入影响曝光效果,为了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所以设立了接目镜快门。接目镜的右侧有2个把柄,将其中的下部的向上搬起时。取景窗就会被遮闭。10.接目框把柄这是用来取下接目框的。如果将接目镜左上的把柄向上搬起,接目框就可拿下。如此这样的小巧设计在R8上随处可见,这是有Leica细腻的为用户所想的体现,也是令Leica迷为之高兴的特色。这是Leica操作起来有乐趣所在的要因。也是Leica的魅力之一,作为“物”,如此的细腻是必须的。11.R8的胶卷感光度的设定胶卷感光度的设定是电子式的,在后盖的液晶显示器上表示。设定时,打开液晶显示器下方的盖,用左侧的2个键来调整。如果是带DX码的胶卷,机内的电子触点就会自动读出并自动设定好。12.R8的取景窗在购入机器时取景器上配备的是标准取景板。取景板中央的圆是裂像式,四周被微棱镜所环绕。取景板为可交换式,备有4种可供选择。颜色都为泛青色。另外,即使戴眼镜的,全然没有色染都可看清。不过,和止于R7的取景板无法互换。13.取景器中的信息显示R8的取景器起信息中心的作用,各种信息都现在取景窗中。数量达10种之多。这些信息数据和标志都表示在取景窗的底部。使用者必须记住这些些表示,但要一下子记住也是不大可能的。但也不用过分担心,随着使用的日趋熟练就自然会记住的。表示的信息一般是在取景窗的左侧,内容如下:① 超出测光范围的警告标志② 曝光补偿和所装胶卷DX码与实际感光度设定不同③ 测光方式标志④ 闪光标志⑤ 闪光曝光补偿标志⑥ 曝光模式表示⑦ 光圈设定值⑧ 曝光刻度⑨ 曝光时间⑩ 胶卷计数R8在手动时调整准确曝光比较容易。由于R7及以前是用LED来表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的调整多少会和准确值有点偏差,但R8则是很直观数字显示。14.胶卷的安装自R8开始胶卷的安装变得轻松了。R7及以前的机型都是先将片头插入卷片轴上的导引沟中,R8则是将片头放在卷片轴上就可以了。Leica公司可能在研究了很多日本AF照相机的结构后,给R8装备了比日本AF照相机更容易装片机构,就我个人看来这也是R8的一大亮点。那种万无一失的流畅手感,在其他任何机器上都无法体会出来。小结:电子控制下的R8综上所述,Leica R8是部电子化的照相机。从胶卷计数器、胶卷感光度、自拍功能设定、曝光补偿、当胶卷和DX码有不同时的感光度设定警告、电池容量的表示,到闪光灯标志等都采用的液晶画面表示的方式。这也是Leica首款液晶表示的机器。不过如此以来,当电池没有电的时候,照相机也就成摆设了。看来与时俱进,利弊并存。Leica R9 基本参数制造年月:blak /chrome 2002—至今快门:电子金属纵走式快门快门速度:B?16—1/8000秒曝光模式:手动/光圈优先AE/速度优先AE/程序AE测光方式:TTL测光模式:点测/全面/5分区多区测光闪光接口:X闪光同步速度:1/250秒电池:CR-2电池3V X 2个W X H X D(MM):158X101X62重量:790G1.概述Leica R9是发表于2002年9月的“世界照相器材博览会”的机型,销售则开始于当年11月,在德国首先上市。早在R9推出之前,当时传闻满天飞。很多Leica迷和摄影器材方面的专家就开始了各种猜测和推论。有不少人认为会是AF机,但Leica公司一直对各方面的猜测避而不谈,讳莫如深。实际上Leica公司也是出于减少麻烦的考虑,才将自己推出的新机隐藏在铁幕后面。因为一旦公布消息,回答世界各地的咨询工作就少不了。当R9展出之后,人们才发现以前的推测是错误的,Leica公司也仅是在R8的基础上做了些改进而已,由于主要参数基本和R8相同,下面我们就只看看R9究竟和R8有哪些不同,其他参考上章的R8。2.R8和R9的比较Leica R9实际上就是R8的升级版,只是对部分地方根据客户的反映进行了改良机种。照相机的设计和R8相同,外形尺寸也和R8没有什么二样。但是如果从细微处看的话,变更了的地方还真不少。① 外形尺寸和重量外形尺寸虽然是相同的,但重量R8是890G而R9则是790G,R9轻了100G。根据Leica公司的说明,由于R9的机顶盖改用了镁合金类的轻合金金属冲压件,所以机身重量变轻了。② R9顶盖的外观顶盖外观有2种,一种是在博览会展出的黑机身(仅仅是展示市场还没有见到),一种是现在市场销售的很有特色的金属感比较强烈的白银色。一看到就有好像是在哪儿看到过那种感觉,原来和有些高级笔记本电脑外壳采用的是同样的工艺,用在照相机上Leica还真是首创。像Leica这样的高级品牌,总会在照相机以外增加成本,目的就是为了讨好用户。现在的问题是R9顶盖的外装饰究竟是电镀上的还是铸造出来就是如此?没有人能够搞明白,日本的Leica专家曾经为此专门请教过日本的电镀方面的专家,专家也搞不明白。从Leica最近的产品看,Leica公司好像采用了新工艺来处理自己产品的外装饰。并不是说过去不好,而是现在用一种奇特的电镀工艺在做。国外有人推测,可能是采用了瑞士新开发的电镀工艺。有人投书Leica询问过,但作为企业的商业机密Leica以沉默不语来回答。曾经听说镀铬黑机身也在市场上有售,但至今还没有亲眼看到过。3.R9的胶卷计数器R8的胶卷计数只能通过取景器中的显示屏和后盖上的大型液晶来看,而且待机稍长,唯有轻按一次快门才能看到计数,有时侯真是不太方便。R9进行了改进,在卷片柄的旁边也设有液晶计数窗,很容易确认。和R8一样,后边的液晶显示也可以看到。4.工作模式旋钮增加锁定开关由于R8模式旋钮上没有锁定开关,有时侯不小心就会因外力转动而出现失误,用户对此意见比较大。Leica公司从善如流,为了防止拍摄事故的发生,在R9上增加了锁定开关。和NIKON的F5一样,当想变化时,按住此开关才能转动。5.背带保护挡板当穿上背带后,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因掉环和机身磨擦而受损的现象,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发生,Leica在最近的产品上都加了此保护措施。R9比R8的塑料保护挡板更大。6.多分区测光时的曝光补偿设定多分区测光时曝光可以在±0.7EV范围内以1/10为阶进行补偿。9.R9的闪光灯使用专用闪光灯可以在1/8000秒速度上实现同步。10.R9的曝光锁定功能R8只能在点测时进行曝光锁定,R9则是除了点测在平均测光时也可以实现曝光锁定。小结:综上所述从外观看R8和R9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关于内部的电子控制也看不出电子零件、程序上有什么很大的改良。总之,R9只是让我们用起来更安心,只能看做是R8的升级版。而且价格也比R8便宜了近400USD。